地面服务部组织开展二〇一五年度第三期 “安全大讲堂”活动

一是鼓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产品创新。

由于受外汇占款影响日益增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货币创造主渠道正在发生趋势性的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新的挑战:尽管央行不必如以往那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来冲销货币,减小了冲销和财务成本,但央行也将无法再借新增外汇占款而维持低利率,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到接近自然利率的均衡状态。

地面服务部组织开展二〇一五年度第三期 “安全大讲堂”活动

2012年1-6月新增外汇占款仅有3026亿元,还不到去年同期增量的15%,7月新增外汇占款由于顺差、FDI较上月减少,热钱继续流出的情况下出现由正转负,继4月后今年第2次负增长。与此同时,上半年我国跨境收入同比增长12%,支出增长24%,由于流入增速慢于流出,导致跨境收付顺差减少53%。由此,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态势也早已显露。新增外汇占款出现了罕见的弱增长和负增长的局面,预计全年新增外汇占款1万亿左右,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然而,外汇占款赖以爆发式增长的汇率预期和资本流入等因素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

随后几年持续上升,2009年更是达到134%。BIS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8.52,较6月环比跌0.1%,为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素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打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显著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完善民生保障,从根本上要求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展。一是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底股票市值约为公司债余额的4.5倍,而大部分成熟市场中,公司债的规模往往大于股票市场此外,中华文化包容共济、和谐共荣的精神,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软实力,为其顺利实现国际化提供文化支撑。需要注意是,人民币国际化起航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入到从实体经济跨越到货币经济的新阶段,来自外部的冲击将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行业和角落。

要在提高金融名义开放度的同时,采取多种技术性要求和程序性规范等约束措施,实现抵御风险和获取人民币国际化效益之间的权衡。那么何时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呢?目前最为乐观的估计是10年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主要货币。

地面服务部组织开展二〇一五年度第三期 “安全大讲堂”活动

不过,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如美元为54.18、欧元为24.86、日元为4.56、英镑为3.87,RII仅有0.45表明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还相当低。市场的脆弱性,如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等,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供货及吸引力,构成中期挑战。其过程也将经历两个三步走。另一方面,人民币在长期升值预期推动下达到合理价位或心理极限时,将造成升值预期结束,容易导致严重汇率波动。

为了更好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客观、动态、科学地描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缩写RII),选择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官方外汇储备三个层次的一系列指标,概括反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运用程度。也有人认为,人民币成为独立国际储备货币难度很大,太过遥远,当前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就可以了。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政府应该不断推进。从国际环境看,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强烈改革要求,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机遇。

人民币要真正成为主要国际货币,首先要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一国经济规模和全球贸易份额,是其货币能否获得国际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

地面服务部组织开展二〇一五年度第三期 “安全大讲堂”活动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张伟 崔文苑 进入 陈雨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从2005年汇率改革,特别是2010年6月新一轮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行政干预等非市场扰动因素正逐渐消除。

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一种修正。再次要维持稳定的币值,限制人民币的投机窗口,防止人民币在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之下,沦为其投资炒作的对象。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都难以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2011年,人民币在上述方面均有实质进展,因此将2011年称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也不为过。特别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应该谨慎,一定要做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熟一个项目开放一个项目,不可操之过急。为了能够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本国正当利益,免受现行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侵害,人民币也理应成为一种重要贸易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作出制度安排。

实际上,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币值在均衡水平的长期稳定、升值预期消失才是最为理想的状况,这有利于贸易便利和投资便利的实现,也有利于人民币信誉和需求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如果他国持有人民币储备价值得不到保证,就会造成这些国家抛售人民币。这笔巨大的财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信用基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两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由此带来货币扩张导致美元大举外流,促使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贬值,引起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反对。对此必须进行前瞻性研究,保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冷静头脑至关重要,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些事实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系统性风险,储备货币多元化已成为共识。其次要推进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特别需要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配套改革,这是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一个三步走是指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拓展:在第一个10年实现周边化使用,第二个10年实现亚洲区域化使用,第三个10年实现全球化使用。热点人民币国际化不必以升值为前提,币值均衡稳定最为理想记者: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必须以单向、持续升值预期为前提?换言之,离开升值预期,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就会停滞或者倒退?陈雨露:汇率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币升值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短期资本流入和升值预期、美元外汇长期走低,以及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强。

目前人民币在岸、离岸远期汇率的变化逐渐趋于一致,呈现出协同变动的趋势,反映出非市场扰动因素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在逐渐弱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由希腊蔓延至整个欧元区,一旦欧元区任何一个国家爆发财政危机,欧元就会面临贬值预期。

挑战保持实体经济稳健、完善金融体系、防止游资炒作是三大主要任务记者:从中长期看,人民币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需要克服哪些重大挑战?当前最需要注意的风险是什么?陈雨露: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实体经济,因为低层次和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以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不利于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也正基于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关重要。

根据测算,RII从2010年一季度的0.02迅猛增长到2011年四季度的0.45,两年时间增长了21.5倍,反映出国际社会、国际经济主体对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功能相当程度的认可。我们认为,RII上升到不低于20,真正成为国际主要货币需要20年至30年。

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惯性,特别是世界各国对人民币资产的接受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则是另外一个难题。从本质上说,货币国际化就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供给,是与国际贸易相对应的货币转移过程。相信只要做好顶层设计,经济规律和市场力量会自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人民币升值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升值扩大了国际社会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结算和储备需求,使人民币越来越抢手。

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两年增长21.5倍,但距离国际主要货币道路漫长记者:如何评价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所处的阶段,人民币离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距离还有多远?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要在若干年后,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各国的外汇储备中,充当主要的计价、支付清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首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人民币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个三步走是指人民币职能的拓展:在第一个10年主要是运用于进出口贸易,行使结算货币职能,第二个10年运用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发挥支付货币职能,第三个10年则是作为各国的重要储备货币而存在。目前,我国已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最大出口国。

市场扭曲因素的减少在促进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进行调整的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市场基础另一个三步走是指人民币职能的拓展:在第一个10年主要是运用于进出口贸易,行使结算货币职能,第二个10年运用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发挥支付货币职能,第三个10年则是作为各国的重要储备货币而存在。

张小珏
上一篇:助企纾困 应变克难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全力支持经济稳进提质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3)出版发行